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已然進至一個重要關口:經濟迅速崛起并在當代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持續(xù)顯示出作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主要動力的強大力量;政治民主建設漸次展開并沿著正確的方向積極穩(wěn)妥地向前推進;文化道德建設日趨緊迫而又空前繁復,成為關乎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及其未來前景的關鍵性課題。
國家強大不獨有賴經濟崛起,更有賴文化道德和精神價值的深厚強大
改革開放的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造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之“偉大變局”。然而,市場經濟和現(xiàn)代商業(yè)化所帶來的物質實利主義和世俗主義浪潮的強勢沖擊;現(xiàn)代生活方式多樣化衍生、文化多元化競爭所帶來的文化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的加速俗化;開放世界和異域文明與文化價值觀念的持續(xù)沖撞;以及,最為重要的是,近代以降文化自我意識和本根信念的不斷降低與迷失、乃至激進情緒主義的自我否定——包括對數(shù)千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和近百年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價值體系的自我遺忘和疑惑不誠,導致出現(xiàn)文化低俗、信仰匱乏、精神脆弱、倫理失范、道德沉淪的憂心局面。不正視和改變這種局面,將會危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而改變這種局面的關鍵正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正因為如此,早在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并集中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這一時代性主題。最近,《紅旗文稿》第15、16、17期連續(xù)刊出署名文章,提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重要文化價值構建主張,并對之做了系統(tǒng)而精辟的理論闡述。關于“文化自覺”,作者認為它“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是對文明進步的強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動文化繁榮發(fā)展的思想基礎和先決條件。”關于文化自信,作者提出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的深刻見解。關于“文化自強”,作者指出,“就是立足自己的實際,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發(fā)展道路”。而“文化自強”的靈魂“就是凝聚在文化之中、決定著文化質的規(guī)定和方向的最深層的要素,就是核心價值觀。”把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自強”的“靈魂”不僅深中肯綮,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急迫主題:民族和國家的真正強大不獨有賴于經濟實力的雄厚,更有賴于基于雄厚經濟基礎的文化道德和精神價值的深厚強大。
然而,如何構建核心價值觀卻是一個異常復雜的社會文化主題。在進入社會核心價值觀構建的話題之前和之中,我們首先需要明確或者需要弄清楚這樣幾個前提性的問題:首先,當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特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而其次,當代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系必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因之第三,欲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系,必須同時弄清楚何為“中國特色”?何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最后,“中國特色”是能否同“社會主義”相容并凝合為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系?
對于前兩點,我們已然有了明確的國家意識和政治共識,在此存而不論。對于后兩點,我們似乎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澄清疏理。
“中國特色”由何而來,因何而立,為何必須
先讓我們從時間性的維度來看。就中國社會文明和文化而言,我們需要思考四組具有深刻象征意義的數(shù)字:(1)五千年中華古代文明歷史和兩千多年儒家主導型多元一體的古代文化思想史;(2)百年中國近(現(xiàn))代文明史和反儒家乃至反傳統(tǒng)的中國“現(xiàn)代性”文化思想史;(3)60余年的中國社會主義運動和30余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實踐”;(4)人類社會主義理念與實踐的千年思想流變、百年實踐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理念與實踐的60余年歷程與30余年變革創(chuàng)新。不厘清這四組數(shù)字所飽含的復雜而深刻的文化思想史意味和社會實踐意味,我們就很難了解“中國特色”由何而來,因何而立,為何必須!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兩千多年儒家文化主導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承襲就是我們的文化“本來”。我們無法真正擺脫自身的文明“基因”和文化傳統(tǒng)而“凈身”進入現(xiàn)代化世界。若如此,我們就必須回答這樣一個看起來頗不可能解答的難題:社會主義是如何進入儒家文化主導的中國傳統(tǒng)文明和文化并與之相容相處的?作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之領導“核心力量”的中國共產黨是這樣回答的:儒家主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再作為社會主義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但卻可以——且事實上也必須——繼續(xù)成為社會主義的道德文化資源和日常倫理滋養(yǎng),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尤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就是為什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一要義的根本理據(jù)。
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是近代百年中國社會核心價值理念的最后抉擇。從“五四運動”前后開始,中國敞開國門——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迎接來自西方先進國家的各種思想和價值觀念,在經歷多種“主義”紛爭、多次革命實踐的經驗教訓之后,我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并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因此,愛國主義的國家倫理與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是統(tǒng)一的核心價值。
拒絕以“時尚”遮蔽文明、用“偶像”替代典范、放任社會文化和價值理想的流俗沉淪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社會主義文化價值體系建設的將來,然而,“著眼將來”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分析和正確認識我們的文化現(xiàn)實,尤其是科學分析和正確認識我們社會的道德現(xiàn)狀和價值觀念趨勢,這就是現(xiàn)實實踐性維度,在某種意義上,它比時間性維度的分析理解更重要,也更復雜。
毋庸諱言,我們的文化現(xiàn)實不僅空前復雜,而且十分嚴峻。在今天,你既可看到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和“世博精神”,同時又不斷遭遇“范跑跑事件”等讓整個社會尷尬無奈的非道德和反道德局面,甚至面對社會“道德底線”一次次被突破下沉而深感焦慮。這究竟是為什么?
我們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是:面對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價值多元化趨勢,我們必須在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治認同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面對依然復雜的國際政治緊張和國內政治民主改革的多重張力,我們必須重新梳理和構建社會的主導型價值觀念形態(tài)即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的健全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面對市場經濟日益強勁的世俗主義和實利主義沖擊,我們必須找到足以規(guī)制“三俗”傾向的精神文化力量和價值理性化方式!面對諸如網(wǎng)絡虛擬流俗、文字語言粗俗化和社會價值理想平面化平庸化的趨勢,我們必須堅守生活的真實與真誠,拒絕以“時尚”遮蔽文明、用“偶像”替代典范、放任社會文化和價值理想的流俗沉淪!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到古巴比倫文明過早衰落的悲劇和教訓,進而,如果我們還能夠因此樹立并保持我們應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必要信念和理想,那么,我們就必須正視和解決上述問題,由此,構建和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不單顯得急迫和重大,而且也將在開辟人類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中國道路”或“中國現(xiàn)代性”的偉大創(chuàng)舉中獲得它深遠而關鍵的社會歷史意義。這就是我們對本文主題即“我們?yōu)楹涡铇嫿?lsquo;核心價值體系’”的初步回答,很可能也是一種最基本的回答。
(萬俊人,現(xiàn)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倫理學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倫理學》首席專家兼召集人。)
上一篇:怎樣理解“國家核心利益”?
下一篇:“攻堅”意味著什么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萬俊人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