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鏈家做新房的邏輯:做難而正確的事 滿足客戶需求

編輯:彭俊 2018-01-15 10:22:15
—分享—

  中新網1月18日電 如今的鏈家正成長為集新房、二手房買賣租賃以及房屋裝修的綜合平臺。“鏈家致力于打造住的入口,與用戶產生更多連接,不光滿足用戶對二手房、租賃的服務需求,新房業(yè)務也要全面發(fā)力。”在日前的鏈家思享會上,鏈家高級副總裁、新房事業(yè)部總經理高軍說。

  鏈家的發(fā)展邏輯其實很明確:鏈家客戶對于房子的需求是多樣性的。為什么鏈家要大規(guī)模進入新房領域,核心還是要滿足客戶的需求。

  相信慢即是快做難而正確的事

  據了解,鏈家新房起步于2014年,并于2015年與高策全面合并,正式進軍新房領域。截至目前,鏈家新房已布局全國25個城市,服務500余家開發(fā)商,覆蓋近3000個余樓盤。

  鏈家做新房有其天然基礎。鏈家在全國有8000家門店、13萬經紀人,每個經紀人手里都有活躍的客戶。除了鏈家門店入口外,鏈家還有互聯網線上入口,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基礎。一方面開發(fā)商在銷售過程中有增量客戶的需求,同時,鏈家客戶也有買新房的需求。因此,鏈家利用已有基礎,開展新房業(yè)務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過問題在于,鏈家新房跟其他企業(yè)之間,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鏈家新房要傳承鏈家二手業(yè)務的做事理念,不走捷徑,能夠對這個行業(yè)有所貢獻。”在鏈家思享會上,高軍表示,鏈家新房首先是個交易平臺;其次,通過這一平臺為客戶提供優(yōu)質服務,生產高質量的信息內容。此外,希望對行業(yè)、對生態(tài)有所貢獻。事實上,這就是鏈家董事長左暉對新房業(yè)務的期望:相信慢即是快,做難而正確的事,不忘行業(yè)使命。

  對購房者而言,首先關注的是房產的真實和低風險,其次,才是交易過程中的體驗,包括交易的效率。在這一點上,鏈家看得很清楚。通過仔細觀察鏈家不難發(fā)現,鏈家二手房制勝的法寶在于 “互聯網”與“人”,即通過數據驅動打造的全價值鏈房產服務平臺,憑借龐大的真房源數據庫,職業(yè)化的經紀人,為客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和客戶產生更多連接,逐步超越競爭對手,并站穩(wěn)市場領先地位。

  解決行業(yè)痛點 實現信息無差別分享

  在論壇上,高軍解析道,相比二手房行業(yè),目前新房行業(yè)也存在三大“痛點”:1、交易信息不透明,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新房真房源程度還不如二手房;2、客戶在購買新房的決策過程中,大多數是靠感覺,靠跟風,靠個人經驗,可供決策依據的參考內容非常少,客戶看了后,不知該怎么決策;3、新房的交易流程線上化程度非常低,雖然每年商品房銷售額高達10萬億,遠遠超過二手房和租賃市場,但真正的房地產互聯網化程度還比較低。

  針對上述行業(yè)“痛點”,鏈家一一做出分解:一是盡量完善基礎信息,實現信息無差別分享。事實上,鏈家一直強調真實房源服務體系,這也是鏈家長期發(fā)展的競爭策略。為此,鏈家新房的踐行方式是,運用大數據、13萬職業(yè)經紀人等優(yōu)勢資源,盡量將每套房源的整體信息,包括是否真實在售及在售價格在網上真實呈現;

  二是通過職業(yè)經紀人去生產、提供出高質量的決策信息,幫助客戶做更多參考。過去,鏈家的經紀人基本是做復合業(yè)務,二手、新房、租賃都可以做。未來,鏈家努力打造一支專業(yè)的新房銷售團隊。2020年,預計鏈家經紀人人數會達20萬人,其中,4萬人專職銷售新房。

  三是基于客戶的考慮,逐步打通新房線上交易流程,實現交易流程線上化、透明化。鏈家新房的目標是,業(yè)務流程線上化程度超過80%。客戶在這上面選房、辦理按揭一直到最后的交房,能夠打通、串聯,構建一整套線上服務體系。

  鏈家新房日 服務開發(fā)商與客戶的新動作

  “開發(fā)商對鏈家最大的需求,一是解決一些銷售難題,或短時間內實現銷售目標。還有一個需求是希望和鏈家合作,鏈家為開發(fā)商提供更多的數據產品,幫助開發(fā)商在拿地決策、產品規(guī)劃、價格決策中帶來參考價值。”高軍表示,當房屋交易后,鏈家還可以幫助開發(fā)商進行資產運營和資產管理,鏈家裝修團隊也可以幫助客戶進行房屋美化、房屋裝修。

  事實上,在開發(fā)商服務方面,2016年鏈家有了諸多創(chuàng)新動作。比如,為滿足開發(fā)商銷售與客戶購房雙重需求,鏈家基于長達15年行業(yè)經驗以及大數據積累,在全國推出 “鏈家新房日”營銷模式,每個周四調集全國13萬一手、二手經紀人聚焦賣新房,服務新房購房人。

  “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10年后做準備,靜靜地等著它開花結果,等著消費者開始買單,等著消費者開始喜歡這些東西,喜歡這些真正重要有品質的東西。”左暉說。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