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文化淵源】名人南岳

來源:南岳衡山旅游網(wǎng) 編輯:彭俊 2015-12-28 14:53:10
—分享—

  古代帝王與南岳始于祭祀。早在軒轅黃帝時代,南岳衡山就已被列為華夏四岳之一(當(dāng)時尚無“五岳”之稱)而受到人們的崇拜。隨后,唐虞舜都到過南岳巡疆狩獵,祭祀山神。夏禹治洪水經(jīng)過衡山,也曾殺白馬祭告天地,求取治水之法。到了商、周時期,自然神被人格化了,祭祀也被列入國家嚴(yán)格的政治制度。約在此時,曾在榆罔手下任火官、黃帝手下任司徒而治理南方的祝融氏,也就被尊奉為南岳衡山之神。周朝時且已在山頂建祝融廟,山下建明堂,作為舉行祭祀之所。戰(zhàn)國時期,山屬楚地,亦間有例行的祭祀活動舉行。將南岳神廟遷建于山下,名曰:“南岳衡山祠”。唐開元十三年,玄宗封南岳神為南岳真君,故廟名又改為“南岳真君祠”。天寶五年,封南岳神為司天王,“司天霍王廟”其名始觀。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詔封南岳神為南岳司天昭圣帝,同年底封神夫人為景明皇后,并敕建后殿,于是岳神廟乃直書之曰“南岳廟”,其形制亦“取則帝居”。元至元二十八年,世祖加封南岳神為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據(jù)史載,自唐至清,朝廷遣官致祭南岳的次數(shù)分別是:唐8次,宋22次,元17次,明33次,清44次。為與已有帝王爵號的南岳之神相對稱,歷代王朝還不惜耗費(fèi)巨資,鳩工耗材,對岳神之祠一而再地進(jìn)行修建。據(jù)查考,自唐迄清,南岳廟曾5次毀于火,又經(jīng)過去次重建和16次的修繕與擴(kuò)建,幾乎無一次不是由皇帝親自下詔或批準(zhǔn)督撫之奏而辦理的。清康熙年間的那次重修竣工時,康熙帝還親筆撰寫了碑文以記其事,并御書“光輔紫宸”、“永峙南維”二匾額懸于大廟正殿門上。康熙之后的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有5位皇帝也都向南岳廟頒賜了匾額。到清光緒八年的一次重修后,已形成一座占地九萬八千五百平方米,擁有四重院落、九進(jìn)房屋,紅墻外兩翼還有八觀八寺的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廟”。整個建筑物既揚(yáng)北方宮殿之雄,又有南方園林之秀,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布局嚴(yán)謹(jǐn),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們的聰明才智與高超技藝。欞星門外御街南端有石制牌坊一座,正中坊額上刻的“天下南岳”四個大字,乃宋徽宗當(dāng)年手書。字雖四個,卻給了南岳以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徽宗還在南岳留下了“壽岳”石刻,充分肯定了南岳的壽文化地位。由于歷代皇帝與官府的崇信和推崇,“南岳圣帝”的名望日高,更吸引了眾多黎民百姓前來燒香朝拜,歷千年百載而長盛不衰。

  * 名人

  朱熹(1130—1200)韓愈(768—824)李泌(722-789)杜甫(712—770)李白(701-762)

來源:南岳衡山旅游網(wǎng)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