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抗戰(zhàn)文化】壽岳衡山 忠烈千古

來源:《走進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2013-12-03 15:46:38
—分享—

 

  南岳忠烈祠是國民政府為紀念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在大陸建造的最大的烈士祠墓陵園,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上留下的一座大型祠墓陵園。

  選擇在南岳衡山建造忠烈祠也是第一次南岳軍事會議的成果。此次會議各戰(zhàn)區(qū)長官在檢討一期作戰(zhàn)得失時的發(fā)言中,都痛心地提到“陣亡將士,多暴尸疆場,不能掩埋”的慘狀。蔣介石聽取匯報后,在其總結(jié)講話中痛斥下屬將官說道“我軍過去最遭敵人輕視的一點,就是我們陣亡官兵的忠骸,有許多不能抬回安埋,而任其遺棄陣地,暴尸疆場,這是我軍最大的弱點,亦是我軍最大恥辱!”于是,會議決定應盡快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以紀念陣亡將士英靈,安葬抗日陣亡將士忠骸。

  忠烈祠座落在南岳衡山香爐峰下,由祠宇和墓地兩大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240畝。祠宇部分中軸線上的五大建筑依山而建,氣勢宏偉;主體建筑享堂大廳中央,高大的“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座碑,肅穆莊嚴;環(huán)繞大廳四周入祀將官靈位碑上,述說著每一位英烈的生平和主要事跡。懸掛在享堂的“忠烈祠”匾額為蔣中正親書(他特意將“烈”字中的“歹”少書一筆,給后人留下了無限遐想)。整個祠宇建筑構(gòu)筑精良,尤其是五顆炮彈造型的紀念碑,可謂匠心獨具。象征漢滿蒙回藏等56個民族,只有用武力才能將日寇驅(qū)逐中國。墓地則分布在四周山巒的青松翠柏掩映之中。集體公墓有國民黨74軍、53軍、14軍、37軍60師、140師、54師、19師 共7座;個人墓葬有鄭作民中將、彭士亮中將、孫明瑾中將、章亮基中將、羅啟疆少將、楊幸之少將、陳石經(jīng)少將,校尉官有胡鶴云、趙紹宗、陳烈浩、陳炳幟、伍仲衡,共13座。另在麻姑橋側(cè),29軍軍長宋哲元還為他的兩位愛將佟麟閣、趙登禹建筑了“雙忠亭”以示紀念。

  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來源:《走進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