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道教文化】洞天福地 九仙飛升

來源:《走進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2013-12-03 14:58:47
—分享—

  朱陵洞天,為道教第三洞天,其全稱為”朱陵太虛小有之天”,見于九仙之一徐靈期所著《衡岳記》。宋代道士陳田夫《南岳總勝集》記載:白云峰以西,青岑峰以東的一片區(qū)域,又稱圣境。九仙觀就座落在紫蓋峰下,水簾洞上這一片道家所稱的洞天圣境里,譽之為“朱陵洞天之靈墟”。它原是南岳最大的,也是最富有的一所道家宮觀。自晉代泰始(265—274)到南朝的宋、齊、梁、陳,約三百年間,先后有九位高道到南岳修道歸真,人們稱他們?yōu)?ldquo;南岳九仙”。他們的俗家姓名是:陳興明,施存、尹道全、徐靈期、陳慧度、張曇要、張如珍、王靈輿、鄧郁之。南朝梁武帝曾御賜《九真觀碑》,刻石觀內(nèi),觀因以“九真”名。唐開元中(713-741),道士王仙嶠居此觀,后去京師長安,施茶募捐。因遇太監(jiān)高力士,為援引入見玄宗,玄宗賜了王仙嶠許多金吊。王歸觀后,立將所賜財物重建觀宇。重建落成,上奏玄宗,天寶12年(753),詔命衡州鑄銅鐘一口,重4000余斤,由高力士監(jiān)制,贈予該觀。鐘上并鑄有玄宗御制鐘銘。

  九仙之一的王靈輿,本來在廬山修真,夜夢人告訴他“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谷于砂石之間,則不能成”。王靈輿問什么地方才能成道,夢中人告訴他“朱陵之上峰,紫蓋之東岫”。此后他便從廬山遷來南岳的中宮,修行十二年后,再遷到九仙宮仙逝。鄧郁之也是這樣,他在岳麓煉丹,夢人告訴他“大洞之鄰,即招福之鄉(xiāng),延塵之里,善記勿忘”。于是從長沙遷南岳九仙宮成道。從山川風(fēng)物來說,朱陵洞天一帶,的確是洞天,這里山靈水秀,峰聳壑奇,林深葉翠,蟬鳴瀑吼,既適宜于人們在這里靜修或讀書,更適宜小駐游蹤,盡洗囂塵,放眼山川,濯足清流。

  觀前約兩里許的山垅中。幾塊巨大的花崗巖堆疊成臺,高約七、八米,臺頂頗平,約有一、二米平方,便于趺坐修持和禮斗朝真,巖體經(jīng)幾萬年風(fēng)霜雨雪的侵染,變得黑黝黝的,巖腰橫排斗大楷書石刻“九仙飛升之石”六個大字,在兩側(cè)山峰綠蔭襯托下,顯得很有點靈氣。可惜當(dāng)?shù)剞r(nóng)民鑿石作電桿或砌田埂,“九仙飛升之石”六個大字已殘破不堪,然而這里孕育著的一些神話卻仍舊在流傳。

  在紫蓋峰下,水簾洞前,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宮觀—朱陵宮。始建于宋,明清屢有修葺。清末毀于火災(zāi),僅存遺址。2000年5月南岳道教協(xié)會籌集巨資重建,2003年底竣工。宮觀占地近20畝,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由五進七重院落組成,圍墻周繞中軸線依次為先天門、靈官殿、呂祖殿、朱陵殿、三清殿。兩廂分別有慈航殿、財神殿以及鐘鼓二亭、東西客堂、寮舍、丹房、齋堂、庫房之屬。第四進正殿主祀朱陵大帝(即祝融火神),殿堂高踞石臺之上,面闊五間,高15.60米,重檐歇山,檐下飾斗拱,琉璃屋蓋,畫棟雕粱,輝煌壯麗。殿前4根青石透雕龍柱,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殿內(nèi)繪有湖南最大宗教壁畫,以朱陵大帝為主,南岳道教諸位神仙盡在其中,分為《朱陵大帝顯圣圖》、《朱陵大帝壽誕圖》兩部分??傞L度22米、高19米,面積達200余平方米。這幅大型壁畫兩大部分既能成為一體,又可獨立成章。主要人物以南岳道教歷史上著名的神仙為主,惟妙惟肖,個性彰顯;以吉祥物配景內(nèi)容豐富,但無一雷同。其設(shè)想大膽,氣勢恢弘,規(guī)模宏大,構(gòu)思新穎,制作精細,為道教彩繪藝術(shù)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道長 朱理然于此習(xí)書學(xué)畫,誠心修煉,辟谷多年。

 

 

來源:《走進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