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南岳站11月13日訊(記者 文麗貴)“我相信,在南岳,也還有很多像湯青山先生一樣的好人,但我有緣認識的僅他一個,而且也的確很幸運,得到了他們一家人諸多的幫助。所以我再次真誠的感謝湯先生,感謝孕育出這樣的好心人出現在南岳這塊文化、宗教福地!”?
近日,南岳祝融街道辦事處收到一封從廣東惠州寄來的特殊快遞,快遞里裝著一封感謝信,信中細數了南岳市民湯青山的種種善舉。為此,區(qū)委書記、區(qū)長胡小寧深情批示:南岳需要這樣的正能量。
看到這些,湯青山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覺得自己不過是一點小小的舉動,不值得這么表揚。“如果一個簡單的微笑就能讓別人感到溫暖,一句微不足道的話或許就可以喚醒別人心中的信念,一點小小的幫助就可能改變別人的一生。我很樂意這么做!而這對于我并沒有什么損失,反而讓我感覺到幫助人的那種快樂。”
節(jié)衣縮食收留棄嬰
今年50歲的湯青山面帶笑容,聲音爽朗,他的命運,可以用“坎坷”兩個字來形容。1993年,湯青山出了一場車禍,在車禍中,他的肋骨斷了兩根,自此左手還落下了終生殘疾;2001年,他被檢查出患有結腸癌,家人的不放棄、朋友的關心以及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幫助,讓他有了抗爭病魔的勇氣。也許正是這份情誼感天動地,湯青山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從此在湯青山的心里,“感恩”和“回報”成為最大信念。
鄰居老劉在湯青山兩次需要幫助時,都是第一時間慷慨解囊,因為他認定湯青山“是一個好人”,這個評價源于湯青山一段收留棄嬰的善舉。
1986年的一天夜里,湯青山聽到家門口有陣陣啼哭聲,起身開門發(fā)現門邊的墻角處有一個竹簍,竹簍里是一個臉部長有血瘤的女嬰。心生憐憫的湯青山便跟家人說,既然沒人要她,我們就養(yǎng)著她吧,還給她取名湯玉齊。這一年湯青山的女兒也不過一歲多。家里四口人全靠他每天拖板車打零工掙錢,為了能給孩子們多掙些奶粉錢,湯青山每天早出晚歸,還抱著這個孩子上市里的醫(yī)院,花了1300元為她做了臉部手術。有一次孩子高燒40度引起肺炎,住院一星期,2000元的醫(yī)療費在當時算的上一筆大數目了。無奈他只能從親戚朋友那四處籌錢,有人當時勸他放棄算了,但湯青山舍不得,“這好歹也是一條小生命啊,你們放心,錢先借我,等孩子病好了,我砸鍋賣鐵也一定把錢還給你們。”盡管后來因為家庭實在拮據,孩子在肺炎痊愈后便送給了別人領養(yǎng),這2000元他也足足還了半年時間,但湯青山從未后悔過。
游客都是兄弟姊妹
十一黃金周過后,南岳便進入了旅游“淡季”,但記者在湯青山開的門店前,還是發(fā)現停了不少車輛。湯青山說,這些多是回頭客,也有朋友介紹過來的。
認識湯青山的人都知道,他是經營戶中公認的“知識分子”,南岳有什么特色?進香有什么儀規(guī)?他講起來都是有板有眼,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副熱心腸。游客來南岳,他陪著游客去參觀,并當起免費的“導游”進行義務講解。即使在癌癥術后幾年的恢復期里,他也拄著拐杖堅持為客人介紹。湯青山開旅店已有10年了,而這項工作幾乎已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他們初來乍到,需要一些及時的幫助,我能幫上一點,他們就方便很多。”湯青山說。
在湯青山的手機里,存著很多客人的名字,女兒湯俞齊分別叫他們廣西大姨、常德姑姑、廣東叔叔等等,這些大姨、姑姑們,因為在南岳期間和湯青山一家結下了很深的感情。妻子動手術他們慷慨借錢,女兒出嫁他們從千里之外前來賀喜,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人。碰到個別精神恍惚、情緒不佳的客人,湯青山還要問清原由進行開導。老家是黑龍江的王女士,因為遭遇了感情挫折來到南岳散心,湯青山讓她免費吃住十五天,還陪著她在南岳的寺廟道觀中參觀,講一些簡單的人生道理,讓她從失戀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臨走那天,王女士終于笑了,并留下話“湯大哥,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生活下去。明年我再來看您!”看到她的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湯青山才放心幫她買了車票送她離開。從那以后,湯青山又多了一個妹妹,每年逢年過節(jié),湯青山總能接到王女士的問候電話,這讓湯青山覺得很是欣慰。
愛心資助貧困學子
老家是湖南益陽的張衛(wèi)平,就是文章開頭寫感謝信的人。她的空間有一個《新聞播愛》的片子,在這個時長10多分鐘的視頻里,她用最真實的記錄講述著益陽桃江一群需要幫助的學生。
十年前,她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湯青山,湯青山的真心、熱心和自強不息讓她深受影響。自此,只要有能力有機會,張衛(wèi)平就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我已經幫了幾個,但是我個人力量有限,所以才想發(fā)動更多的人來幫助他們。”她說。而看到這個《新聞播愛》的片子后,湯青山在短短時間內給她寄去了9800元,后來張衛(wèi)平補錄了一個孩子,眼看著就要開學了,湯青山又動員了他的女兒湯俞嬌認捐了一個。
湯青山說,他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兒時的他有一次和母親吃飯,看到一個乞丐上門乞討,當時母親手里端著一碗飯,她從碗里倒出大半碗飯給了乞丐……這一幕讓湯青山記憶深刻并一直影響著他。看到女兒認捐了一個孩子后,他感覺十分欣慰。
在他的家里,有一些從山東蒼山、四川涼山寄過來的信件,這些都是他通過郵局“愛心包裹項目”一次性捐助的孩子寫來的信件,看到電視里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他會特別留心;有時候和街坊鄰居聊天,知道了附近哪家哪戶遇了點什么事情需要幫助,他也會積極伸出援手,包括南岳鎮(zhèn)楓木橋村一個小女孩,他持續(xù)捐助了5年。
湯青山說,今年他想過一個特別的五十歲生日,就是去桃江看看那幾個學生過得怎么樣,看看那里還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事情和需要幫助的人。盡管家里還欠了不少外債,但湯青山說,“我雖然不是生活中最富有的,最強的;但是我的身邊總會有很多相對于自己過的并不是很好的,相比之下,我是幸運的,幸福的。”
延伸閱讀:
來源:紅網南岳站
作者:文麗貴
編輯:彭俊
本文為南岳新聞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