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是禪宗傳承和光大之名山


文/泓致 圖/周厚軍
八世紀的南岳衡山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在整整一個世紀之間,這座南國靈山,對于那些即將在中國禪宗史上開宗立派的禪僧巨匠們,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強烈魅力,他們一代又一代地競相奔走于斯。在鐫刻于其上的一連串流光溢彩的名字之間,除馬祖道一之外,石頭希遷是另一個最為璀璨奪目的人物。那么,石頭希遷與南岳又有著怎樣的淵源?
石頭希遷(公元700—790年),廣東高要人,出家很早,據(jù)說,他在六祖身邊,在六祖圓寂的時候,他曾經問了和尚(六祖慧能):你百年以后,我們當依附誰?據(jù)說,慧能說了三個字:尋思去。
后來,他跑到江西,到青原行思那里學法。學成以后就到南岳弘法,在南臺寺東邊一塊石頭上結庵修行,所以又把他稱之為“石頭和尚”。石頭希遷直到將近91歲才圓寂,在南岳弘法將近半個世紀。
這個石頭大師的禪風被馬祖道一稱之為“石頭路滑”,意思是他的思想圓融無住,物我一體。他有個叫做藥山惟儼的弟子形容他的禪理是“石頭上栽花”,態(tài)度溫和雅致,思辨色彩突出,富有機鋒。你比如說,人家問他:“如何是禪?”他說“磚頭。”“如何是道?”他指指天,指指地,這什么意思?“云在青天水在瓶”,你怎么去想都行。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什么是解脫啊?”他說:“誰縛汝?”意思是誰限制你的自由。又問“如何是凈土?”這個石頭回答說:“你認為那個環(huán)境怎么樣?”弟子又問:“如何是涅槃?”他說:“誰將生死與汝,你怎么認識自我啊?”你看一段這樣的對話,多么富有思辨能力,富有哲學的啟迪! {Ky:PAGE}
馬祖、石頭二大士并世而出,為禪宗的發(fā)展,為南禪的發(fā)展提供了兩種模式,簡單地說,馬祖模式就是從充分張揚“人心”也就是主觀的作用入手,將慧能開創(chuàng)的禪宗思想,及其思想解放運動推向了極致,他的“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直接點燃了后期禪宗超越佛祖、甚至呵佛罵祖的狂放激情。而石頭的思想則是強調客觀,以學者化思想家的角色,自覺進行禪宗文化的整合、融會和規(guī)范。
馬祖道一是學法南岳,石頭希遷是法歸南岳,兩個人在禪宗史上稱之為“并世二大士”。這兩位六祖慧能之后最杰出的禪宗領袖,都與南岳淵源頗深,學法南岳,法歸南岳,給南岳帶來了“五葉流芳”的勝景。
我們剛才說了,馬祖的門下創(chuàng)立了“溈仰宗”、“臨濟宗”兩個宗派,而石頭希遷的門下創(chuàng)立了“曹洞”、“法眼”、“云門”三個宗派,合起來是五家。因為這五家都出自于禪宗慧能一脈,所以佛教史上稱之為“一花五葉”。
慧能——懷讓——馬祖道一——溈仰宗、臨濟宗
慧能——行思——石頭希遷——曹洞宗、法眼宗、云門宗
“五葉”出自南岳,法脈繁衍海內外,所以呈現(xiàn)出“五葉流芳”的盛譽。時人都說:“臨濟臨天下,曹洞曹半天”。你看現(xiàn)在的福嚴寺掛了一個“天下法院”的橫匾,南臺寺也稱之為“天下法源”。今天的南臺寺甚至被日本的佛教界尊為曹洞宗的祖庭。
當時佛教在南岳之盛可謂空前,你像現(xiàn)在我們有一個俗語叫做“走江湖”,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江西湖南兩地的僧眾,信徒,居士,頻繁走往,學習佛法,弘揚佛法。這在八世紀的盛唐,是一個非常值得追崇和研討的現(xiàn)象。
在慧能之后,尤其是在馬祖道一之后,禪宗一改過去佛教的神秘風格,其平民化特征越來越明顯,甚至有人認為,禪宗是封建社會思想解放的一股清風。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胡適先生說過這么一段話:“禪宗是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上一個很偉大的運動。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一個革新運動,也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一個革命運動。”
禪宗的思想解放,首先是在于它的簡單化,因為慧能的主張,叫人們在選擇成佛道路時,只要有堅定的主觀信仰,相信自己的內心,就可以頓悟成佛,佛在心中,這樣就把人抬高到佛一樣的地位,或者是說把佛降低到和人一樣的平等地位。這不是思想解放嗎?后來的“呵罵佛祖”,“燒佛取暖”,都是禪宗平民化的思想解放運動的必然,它就是要打破外在的偶像崇拜,強調“人”這個主體的主觀作用,尊重人。
禪宗的思想解放,還表現(xiàn)在接受現(xiàn)實事物上,對俗世,它是采取了靈活不執(zhí)的態(tài)度。據(jù)說,明代末,張獻忠的部隊在四川擄殺,有個破山海明禪師為了拯救當?shù)匕傩?,前去阻止。張手下的將領就對他說:“和尚,不殺人可以啊,只要你喝酒吃肉,我們就不殺了。”和尚馬上說:“好啊,只要生靈不遭涂炭,破戒無所謂。”在佛教的戒規(guī)里,和尚是不能喝酒,不能吃肉的。如喝酒吃肉,就破戒了,破戒就是墮落。但在這種情況下,禪宗認為:“地獄已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意思是“世上都沒有打入地獄的人了,我還成什么佛啊。”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按現(xiàn)在的話說,思想不解放,怎么能做得到這一點。
另外,還有一個例子發(fā)生在現(xiàn)代南岳??谷諔?zhàn)爭時期,周恩來、葉劍英在南岳舉辦了抗日游干班,南岳的和尚巨贊、暮茄、寶生、空也等也參加了他們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組織起“僧道救難協(xié)會”,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民族事業(yè)。當時,田漢就稱贊道:“緇衣不著著軍衣,敢向人間惹是非。”抗日肯定要破戒的。周恩來為此給他們題詞:“上馬殺賊,下馬學佛。”這可以說也是禪宗的一種精神,叫做“出世不離世,修持不執(zhí)病”。
來源:衡陽日報
作者:文/泓致 圖/周厚軍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