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重慶美食】山城重慶 江湖味覺遍布山城街巷

來源:新京報 作者:趙子云 秦斌 編輯:彭俊 2013-04-17 10:55:34
—分享—

  

 

  山城重慶 江湖味覺

  冬天霧氣下的重慶顯得沉郁而陰暗,從朝天門碼頭甚至看不清楚對面的景色,人們在這座城市生活,坐著纜車過江,早晨吃一碗小面,聚會的時候吃火鍋。棒棒軍集中在街頭菜市場,他們也構(gòu)成了重慶別致的景色。公園里已經(jīng)很少有唱紅歌的人群。這是一座山城,在長江和嘉陵江的夾擊之下,江湖氣似乎遍布大街小巷,也遍布于重慶的食物之中。

   {Ky:PAGE}

{Ky:PAGE}

 

  重慶火鍋地圖

  火鍋,是重慶的通行證。每個重慶人心中都有自己獨特的火鍋地圖,并且不與別人重合。陳凡是河北人,2004年在重慶大學(xué)畢業(yè)后考取當(dāng)?shù)毓珓?wù)員留在了重慶,他現(xiàn)在已能熟練地說重慶話,吃再濃烈的火鍋更是不在話下。“剛來重慶的時候,三天兩頭拉肚子,怕吃火鍋,胃口不適應(yīng),現(xiàn)在幾天不吃火鍋反而別扭。”陳凡說。

  在重慶,火鍋也有不同流派。宋煒是重慶美食家,曾辦過一本《中國美食地理》雜志,他說重慶火鍋可以分為水陸兩派:前者分散在江邊,講究鍋底濃郁;后者集中在南山,講究食材新鮮。其實對更多重慶人來說,重慶火鍋只有兩種:老火鍋和新派火鍋。

   {Ky:PAGE}

 

  新老火鍋之爭

  重慶人艾潔是老火鍋的擁躉,他覺得只有老火鍋才算是地道重慶火鍋。老火鍋店遍布在重慶街頭巷尾,都是狹仄簡陋,每一家卻都人氣爆棚。艾潔帶我們?nèi)コ砸患谊愇褰憷匣疱?,食材新鮮,鍋底濃郁,牛油紅湯翻滾,似乎可以逼迫掉冬天的寒冷。

  宋煒介紹,所謂老火鍋,底料不放香料,就是以牛油、菜油、辣椒、花椒、姜、蒜、豆瓣等基礎(chǔ)食材,靠廚師的手藝炒香。不同的廚師,不同的原料配比,造成了火鍋味道的千差萬別,一個火鍋高手可以分辨其中的細(xì)微區(qū)別。這種做法保持了原料的本味厚重,但缺乏鮮香,于是只能用回收的老油來完成。老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回收油,在一個關(guān)注食品健康的今天,人們視回收油如洪水猛獸。對于更多有點規(guī)模的重慶火鍋連鎖品牌來說,他們已經(jīng)悄然改成了新派火鍋,棄用老油,推廣一次性鍋底,在鍋底中加入各種辛香料,用來調(diào)和滋味。

  新老火鍋之爭從未在重慶食客中停息。對重慶人來說,從小習(xí)慣了老油的香,老火鍋不單是一種烹飪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如今在重慶本土食客口中傳頌的火鍋名店往往不是小天鵝、劉一手這種名店,而是藏在某條胡同的大龍火鍋、趙二火鍋……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老火鍋。

  在隨便一家火鍋店,都能見到爆棚的食客,空氣中飄著紅油的香味,新鮮的毛肚、鴨腸、黃喉、方竹筍紛紛下鍋,挑剔的食客精準(zhǔn)掌握著不同食材涮的時間。沒有火鍋的重慶之夜,多少顯得寡淡。

   {Ky:PAGE}

 

  小面就是重慶生活的內(nèi)衣

  如果說火鍋是重慶的名片,那么小面就是重慶生活的內(nèi)衣,可以沒有豪華大餐,但不能沒有小面。重慶的吃貨們每年整理“重慶小面50強”,這已經(jīng)成為重慶的傳統(tǒng),并且有媒體配合評選,每年排名都會變化。這如同重慶版本的《米其林指南》,排名靠前的就會生意興旺。在小面館里,也經(jīng)常能見到招牌,上面寫著“重慶小面50強第**名”。

  小面,代表著重慶美食中最草根最平民的一面,小面面館遍布重慶大街小巷,花幾塊錢就能吃二兩面。面是堿水面,出了重慶就沒有那個口感,面里往往還要加上芽菜、碎花生、香蔥、芝麻、醬油、麻油、姜水……混合一碗,講味不講量,呼嚕呼嚕吃下,然后再去上班或者上學(xué)。

   {Ky:PAGE}

 

  把小面當(dāng)做早餐

  重慶小面的花色繁多,各種澆頭不同,也有許多氣象。最簡單的是素面、豌豆面,到稍微講究一點的雜醬面、肉醬面、姜鴨面。在小面中,最不可缺少的是紅油辣子,不同的辣椒有不同的味道。貴州大紅袍海椒香,顏色漂亮,砸成碎片最好;武隆金音辣椒口感細(xì)膩,入味十足;川西二荊條香辣悠遠(yuǎn);海南朝天椒巨辣無比,適合槌成細(xì)粉。幾種辣椒混合在一起,按照不同比例,再放一些草果、芝麻之類的提香物,然后油煉,好的油辣子一定是新鮮出鍋的,冒著熱氣,隔夜的油辣子自然味道稍遜。

  重慶小面店的分布之廣,達到無法統(tǒng)計的地步,每條街、每條巷、甚至每棟樓附近都隨處可見。重慶人喜歡把小面當(dāng)早餐,只有吃了一碗麻辣味重、香氣撲鼻的小面后,重慶人仿佛才能真正醒來。重慶人艾潔說,她每次去北京住上一段時間,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吃不上小面。

   {Ky:PAGE}

 

  重慶小面50強

  除了早餐之外,小面也是人們宵夜的首選吃食。宋煒推薦我們?nèi)テ咝菎徯碌麓宓慕喢?,這里越到晚上生意越好,是重慶本地人夜宵的去處。面要一兩一兩的吃,淺淺一小碟,三口五口吃下,再要一兩,這樣最入味,似拌非拌,鴨肉動情,老姜傾心,配著重慶濕滑之夜,還得配著小瓶白酒、山城啤酒、爆炒兔肚頭、鹵雞冠、風(fēng)雞、大份蹄花……

  類似的小面館還有許多,各家有各家的絕活。在最新出爐的重慶小面50強中,排名靠前的有:老太婆攤攤面(建設(shè)廠3號門坡上)、宜賓燃面(沙坪壩現(xiàn)代書城對面)、板凳面(渝北金島花園旁)、機場面(兩路金港國際小學(xué)大門旁)、胖妹小面(兩路口宋慶齡故居門口)……這些名字今年都在吃貨圈中流傳。小面保持著重慶的底色,時代變化萬千,只要有小面,重慶人就能尋找到回家的路。

   {Ky:PAGE}

 

  粗獷或者嫵媚:江湖菜的兩種性格

  蘇醒在開江湖菜館之前,是電視臺專門做美食節(jié)目的制片人,對吃熟悉也熱愛。她把店址選在了湖廣會館,這是長江邊上的一處古建筑,保存完好,有漂亮的吊腳樓。在這家叫“飯江湖”的餐廳里,裝扮得有俠士之氣,墻上隨意貼著條幅,方桌方凳,喝酒用土碗,做的菜也都是火爆的江湖菜。

  重慶的菜肴與成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就像重慶人和成都人一樣。菜如其人,重慶地勢高低起伏,味覺體系也急促火爆;相對而言,成都就悠然閑適很多,平原的地勢給了成都許多延展的空間。

   {Ky:PAGE}

 

  老川菜是不辣的

  重慶的碼頭文化催生出了重慶江湖菜。最近兩年,重慶餐飲行業(yè)一直推廣“渝菜”的概念。宋煒說,重慶人喜歡刺激,有一種無法無天的直爽文化在里面,吃客不墨守成規(guī),當(dāng)廚的就不愛去照菜譜做菜,因此常常風(fēng)行各種新式菜。這些新式菜一般都是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培訓(xùn)的江湖廚師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名“江湖菜”。別看起步不起眼,這些江湖菜卻往往能突飛猛進,形成全國性的美食潮流。以北京的簋街為例,那里流行的許多菜品都是源于重慶,而非成都。

  江湖菜中有重慶人的粗獷,講究大油、大辣、大火、大盆。蘇醒說,她也準(zhǔn)備做一些更精細(xì)的調(diào)整,在飯江湖的樓上就是一家精致會所,做傳統(tǒng)老川菜。蘇醒說:“老川菜是不辣的。”

   {Ky:PAGE}

 

  粗中有細(xì)的重慶美食

  重慶是一座粗中有細(xì)的城市,這里的食物也是一樣。一家街邊的蒼蠅館,貌似混不吝,其中卻有許多講究。在七星崗附近的一家名為純陽餐廳的小館,老板說,這里已經(jīng)開了將近30年,老板每天都會穿好西裝打上領(lǐng)帶來到小館,衣衫整潔得令人驚訝。宋煒也在這里吃了20多年了,菜品一直沒有變化,葷素涼菜,沒有炒菜,酒是土酒,度數(shù)很高,上的時候是加熱的。熱酒配涼菜,一年又一年,這些街頭巷尾的蒼蠅館慰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江湖菜的另外一種解釋是:在長江船上吃一頓江鮮。在朝天門碼頭下面,停著幾艘拉沙子的鐵皮船,有點破敗了,生了銹,不是熟人誰也不會知道這里其實是一處可以吃飯的場所。美食家宋煒提前給船老大打過電話,我們需要步行很長時間走到江邊。兩岸都是高聳的現(xiàn)代化建筑,而長江是永恒的,江里的船似乎也停留在上個世紀(jì)。

  船老大早已經(jīng)備好了魚,有黃辣丁、江團、巖鯉……他在船上燒菜,腳下是自家腌的泡菜。沒有講究的餐具,都是用碩大的鐵盆盛著魚端到座位上,麻辣鮮香,令人胃口大開,鮮嫩的魚似乎剛才還在長江里游動。此時外面被濃霧籠罩的重慶,也因為這美食的緣故,變得嫵媚起來。

   {Ky:PAGE}

 

  老市井 龐大而沉默的棒棒軍

  今年50歲的胡德明是個“棒棒”,老家萬州。他在一家菜市場里走來走去,尋找活計。

  “棒棒”算是重慶特產(chǎn),他們形象統(tǒng)一,肩上有一根一米長的竹棒,棒子上系著尼龍繩。如果具體解釋,他們就是街頭的臨時搬運工。由于重慶地形特殊,以山路為主,上山下坡,而且又是碼頭文化和港口經(jīng)濟,搬運東西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事,從菜市場買菜,到搬運電器家具,只要叫一聲“棒棒”,他們就會應(yīng)聲而到。

  據(jù)媒體統(tǒng)計,重慶的棒棒有30萬人。胡德明只是其中之一。他坐在菜市場里數(shù)錢,忙活了一天,有了100多塊錢的收入。晚上,他就會約著幾個棒棒朋友找個地方吃點火鍋喝點酒。胡德明說,他就單身一個人,每天掙的夠花就行。棒棒軍是一個龐大而沉默的群體,他們在重慶這個城市里辛勤勞動,他們構(gòu)成了重慶市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Ky:PAGE}

 

  文藝范 給山城帶來一點柔軟的風(fēng)

  磁器口在重慶沙坪壩,是個千年古鎮(zhèn),如今已經(jīng)成為商業(yè)化的街區(qū)。每天洶涌的人流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旁邊都是店鋪,從張飛牛肉到手工糍粑,這里和朝天門的洪崖洞是重慶最有名的兩個旅游景點。

  原本以為這里就是一個商業(yè)化景區(qū),其實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店隱藏其中。一些年輕人在這里開了客棧、咖啡館和書吧,都是在邊邊角角的小院子里,裝修簡單,卻有一種年輕的味道。葵咖啡的伙計說,他們這里經(jīng)常會有獨立電影放映,也有年輕的歌手唱歌,許多大學(xué)生都會來到這里玩,成了一個有意思的文藝基地。這些小店有著委婉的名字,它們給粗壯堅硬的山城帶來了一點兒柔軟的風(fēng)。

來源:新京報

作者:趙子云 秦斌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