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國內(nèi)旅游】三山五岳 錦繡大地的神來之筆(圖)

來源:新民網(wǎng) 編輯:彭俊 2013-03-12 12:27:37
—分享—

  三山五岳屹立于神州大地,它們都算不上特別高的山,但因為大抵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所以就顯得格外險峻。它們更因為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息息相關(guān),而成為中國名山的代名詞。

  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

  黃山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既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煙云,又有廬山的飛瀑、雁蕩山的巧石、峨眉山的清涼,可謂集眾山之長。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飛來石

  黃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黃山四絕”著稱于世。游過黃山的人都說:黃山的“主旋律”在云霧中。當(dāng)人們在高山之巔俯首云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云,如臨于大海之濱,波起峰涌,浪花飛濺,驚濤拍岸。黃山云海,特別奇絕。漫天的層積云,隨風(fēng)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回旋,時而舒展,構(gòu)成一幅千變?nèi)f化的奇特的云海大觀。

  光明頂: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chuàng)建大悲院,現(xiàn)在其遺址上建有華東地區(qū)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因為這里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頂上平坦而高曠,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盡收眼底。光明頂由于地勢平坦,所以是黃山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地點之一。

  黃山美景

  蓮花峰:位于玉屏樓北,是黃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宛如初綻的蓮花,故名。從蓮花嶺至蓮花峰頂約1.5公里,這段路叫蓮花梗,沿途有飛龍松、倒掛松等黃山名松及黃山杜鵑。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余,中間有香砂井。置身峰頂,遙望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在萬里晴空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雨后,縱觀八面云海,更為壯觀。

  排云亭:過西海門即至排云亭,據(jù)說是黃山上看云海的最佳處,也是領(lǐng)略西海景區(qū)最好的觀景臺。站在亭前向?qū)γ嫱?,就是黃山的巧石博物館,左起為:仙人曬靴、仙女彈琴、天狗聽琴、負(fù)荊請罪、貓頭鷹、武松打虎、文王拉車、仙人踩高蹺、天女繡花。亭前深壑名為西海大峽谷,即夢幻景區(qū)。

  西海大峽谷:位于西海群峰中,北起西海排云亭,南至白云景區(qū)步仙橋。“千峰劃然開,紫翠呈萬狀”的黃山西海大峽谷是黃山又一絕勝處,將偉、奇、險、幽兼容并蓄,是游人仰望黃山的理想場所。

  迎客松:由慈光閣登山,經(jīng)天都峰,穿過渡仙橋與蓬萊三島后,就可以見到大名鼎鼎的迎客松。這是玉屏樓首要的景觀。迎客松樹齡800年,高10米,是黃山的標(biāo)志性植物。

  黃山溫泉:位列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湯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溫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溫度為42.5℃,副泉泉口水溫為41.1℃,水溫還隨氣溫、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

{Ky:PAGE}

  廬山 匡廬奇秀甲天下

  提到廬山,也許你隨口就能吟出蘇軾那首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名噪天下的廬山勝景在這首詩中帶上了些許禪味,也許,每個登臨廬山的人都會對廬山有自己的體會吧!

  

廬山風(fēng)景

 

  廬山風(fēng)景

  廬山,屹立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北接長江南岸,南臨南昌滕王閣,東靠鄱陽湖,西臨京九大動脈,是一座以豐富的文化底蘊(yùn)和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并稱的世界名山。廬山的自然美景久負(fù)盛譽(yù),素以“奇、秀、險、雄”聞名于世。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層山,與周邊的河流、湖泊、緩丘等多種地形相連,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風(fēng)景區(qū)總面積382平方公里,其中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其巍峨的青峰、流瀉的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翩飛的鶴群,真讓人有如入仙境的感覺。

  廬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千百年來,有無數(shù)名人雅士在這里逸興勃發(fā),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李白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描述秀峰馬尾瀑的一瀉而下;陶淵明以廬山的康王谷為原型,為后世文人描摹出一個終生懷想的精神家園——桃花源;東晉畫家顧愷之以廬山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了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dú)立存在的山水畫《廬山圖》;理學(xué)家朱熹在廬山復(fù)興白鹿洞書院,極大地繁榮了宋代的學(xué)術(shù)。不僅如此,廬山還是一座宗教名山。早在東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慧遠(yuǎn)大師就在廬山創(chuàng)建了中國最早的寺廟園林——東林寺,并經(jīng)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將廬山發(fā)展成為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5世紀(jì)時,南朝道士陸修靜在廬山開創(chuàng)了道教的南天師派;唐代的馬祖道在廬山上開創(chuàng)了佛教的臨濟(jì)宗和溈仰宗。這些都對后世有深遠(yuǎn)的影響。到宋代,廬山已建有寺廟361座。明清以后,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也開始在廬山傳播開來。

  廬山因靠近鄱陽湖,全年水汽蒸騰,每年平均霧日達(dá)191天。這里終年雨量充沛,夏季格外清涼,是國內(nèi)著名的避暑勝地。廬山現(xiàn)有主要景區(qū)12個、景點37個、景觀230個。其主要景點列舉如下:漢陽峰、石門澗、東林寺、仙人洞、錦繡谷、花徑、碧龍?zhí)镀俨?、秀峰、美廬、廬山會議舊址、博物館、三寶樹、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白鹿洞書院、大天池、鐵船峰、觀音橋等。光是看見這些名字,相信您的心中就已經(jīng)有很多遐想了。

{Ky:PAGE}

  雁蕩山 寰中絕勝

  雁蕩山系綿延數(shù)百公里,按地理位置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平陽)、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fēng)景區(qū)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nèi)的北雁蕩山。雁蕩風(fēng)景以峰、洞、巖、石、瀑、泉、門、嶂稱勝。北雁蕩山層巒疊嶂,起伏連綿,東起羊角洞,西至鋸板嶺,南起筋竹澗口,北至六坪山,面積達(dá)450平方公里,名勝古跡多達(dá)500多處。全山分為靈峰、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方洞、森林公園等景區(qū),其中“二靈一龍”(靈峰、靈巖、大龍湫)被稱為“雁蕩三絕”。唐宋以來,游人紛至沓來,山中摩崖累累,古剎遍布,詩文、畫卷、故事、傳說俯拾皆是,堪稱一座“文史寶庫”。徐霞客曾三次游雁蕩山,對雁蕩山的地貌留下了科學(xué)細(xì)致的描述。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雁蕩山

  

  靈峰:是雁蕩山的東大門,沿鳴玉溪而上,兩面危峰疊起,姿態(tài)萬千。下塔頭嶺,右行進(jìn)入南坑抵真濟(jì)寺,穿幽徑小道,有溪水相伴,左上卷云谷達(dá)長春洞,可感受古洞奇穴。沿途而上,山外有山,谷中有谷,登上朝天山,可俯瞰靈峰,坐看云起。

  “靈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銷魂”,靈峰夜景才是雁蕩山的精華所在。這些白天里的奇峰怪石在夜晚月光的映襯下,猶如涂上了神秘而溫馨的色彩,構(gòu)成了一幅幅線條鮮明的潑墨畫,勾勒出一張張美麗的剪影,使靈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大龍湫:瀑布在雁蕩山到處可見,沿途潺潺流水聲不絕于耳,這里有崖就有瀑,有水便成溪,溪水清澈見底。雁蕩山的大龍湫與貴州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吊水樓瀑布并稱中國四大瀑布,而大龍湫獨(dú)以落差190余米取勝,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譽(yù)。大龍湫因季節(jié)、晴雨等變化,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季節(jié),雨水充沛時,大龍湫像一條發(fā)怒的銀龍,從半空中猛撲下來,聲如雷鳴,震天動地,氣勢雄偉。陽光照射時,瀑布呈現(xiàn)出色彩絢麗的五色長虹的奇觀,景色格外迷人。3月的大龍湫又是另一番景象,此時雨水稀少,瀑布如珠簾下垂,不到幾丈就化為云煙。

  顯勝門:雁蕩山中稱“門”的景點多達(dá)十幾處,而以顯勝門為最。顯勝門是由兩面崖壁對峙而形成的“石門”,又稱“仙勝門”。徐霞客在《游雁蕩山后記》中說“以路蕪不能入”,可見當(dāng)時道路的險峻。顯勝門高達(dá)200米左右,兩壁相隔僅10余米,素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為雁蕩山眾“門”之冠。兩壁陡立,直上云霄,氣勢雄偉磅礴。門內(nèi)絕壁四合,森然環(huán)峙。

{Ky:PAGE}

  衡山 南岳如飛

  “五岳歸來不看山”,這是前人的觀景心得,五岳奇景,一覽眾山。南岳衡山海拔1289.8米,是五岳中海拔最低的一座。古來衡山以“五岳獨(dú)秀”著稱。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說:“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岳獨(dú)如飛。”李白游覽至此,題詩曰:“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仂瞪⑽宸逖?,往往飛花落洞庭。”衡山氣候為五岳最佳,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四季可游。奇峰異石,茂林修竹,曲水流觴。衡山山脈由72座山峰組成,長沙的岳麓山、韶山的韶峰都是72峰之一。南岳的首峰為衡陽市中心南門口的回雁峰。進(jìn)入衡陽市區(qū),由“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一座座云霧升騰的山峰拔地而起,這里便是衡山主峰所在地南岳區(qū)。南岳為佛道圣地,環(huán)山數(shù)百里有寺、庵、觀200余處,歷朝香火旺盛。尤其在每年的8月,早起登山的香客人數(shù)甚至多于游人。

  

 

  海拔1289.8米的祝融峰是南岳最高峰。祝融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火神,曾以南岳為棲息之所,死后葬于最高峰,后人將此峰命名為祝融峰。峰頂祝融殿,塑火神金像。殿宇始建于明朝,以花崗巖砌筑,鐵瓦蓋頂,屹立于絕頂巨石。相傳,南北朝時慧思禪師目睹齊祚將傾,遂率弟子40余人登上南岳衡山,建立寺院,弘法授徒,始開南岳佛教之盛。

  南岳最秀美的景致,均集中在祝融峰周圍,峰頂高奇深秀,西面望月臺、東面觀日臺兩處絕景為世所罕見。皓月臨空,清幽明麗,南岳日出,雄偉壯觀,令世間山巒相形遜色。會仙橋更是天人之境,重巒疊嶂間,云海蒼茫,景隨四時。遠(yuǎn)望會仙橋,有一巨石酷似龜形,面朝群峰,被稱為“金龜朝圣”。金龜即為萬丈觀景臺,登臨其上,會仙之感立現(xiàn)。會仙橋存有阿迪力鋼絲一根,2000年10月6日,“高空王子”阿迪力沒帶任何保險繩,穿云破霧,耗時52分22秒成功走過架設(shè)在南岳衡山芙蓉峰和祝融峰之間長達(dá)1399.6米的鋼絲,創(chuàng)造了“無保險高空走鋼絲世界最長”的吉尼斯世界紀(jì)錄。

  觀衡山之秀,一兩日只是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充裕,可在山頂住上兩晚。除非趕上惡劣天氣,則日出月升,云蒸霞蔚,松風(fēng)萬壑圖下,林泉之盛盡覽于胸。從南面進(jìn)山大門經(jīng)梵音谷、忠烈祠、穿巖詩林一段,沿游覽步行道徒步觀賞最佳;半山亭至南天門山勢崎嶇,可選擇游覽車或索道代步;景區(qū)西面民俗文化城和西嶺因路途遙遠(yuǎn),只能乘游覽車往返。

{Ky:PAGE}

  泰山 一覽縱山小

  泰山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山之一。它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其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和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載錄著泰山地區(qū)作為中華文明歷史淵源的古老印記。泰山也是江山社稷的象征,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皆表達(dá)了中國歷代文人騷客對泰山的崇敬與感慨。泰山還是五岳之首,“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詩句傳唱千年。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泰山云海

  泰山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及集大成之地。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shù)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佛教于公元4世紀(jì)中期傳入泰山地區(qū)。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陰創(chuàng)建了朗公寺和靈巖寺。著名的泰山經(jīng)石峪中有緩坡石坪,上面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方士隱居岱陰巖洞,保留至今的道教祠觀則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后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宗教在泰山的興盛也證明了泰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泰山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植被覆蓋率達(dá)80%,從山麓拾級而上,可依次見到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其中包括著名的漢柏凌寒、掛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歲、六朝遺植、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銀杏、百年紫藤等。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即岱廟—紅門—岱頂這條古老的傳統(tǒng)線路。中路(原來的西路)即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可步行)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dá)中天門,然后上到岱頂。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jì)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東路進(jìn)山路線,又稱紅門路線,是歷朝皇帝的登山御道,也是登泰山最經(jīng)典的一條路線。建議第一次來泰山旅游的人最好能選擇這條登山路線,這樣,泰山的大部分經(jīng)典景點都可以游覽到。沿途的景點依次為岱宗坊、關(guān)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革命烈士紀(jì)念碑、風(fēng)月無邊刻石、三觀廟、斗母宮、元君廟、經(jīng)石峪、奉安紀(jì)念碑、柏洞、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云步橋、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陽洞、十八盤、升仙坊、南天門等。步行全程大致需要5~6小時。建議上山不要乘坐纜車,不然到達(dá)岱頂時會少了許多征服的成就感。其實泰山并沒有多難爬,只是需要一點耐力和信念,一路上經(jīng)常能夠看到六七十歲的大媽們走走停停,但仍在堅持步行上山。

  若是從中路上山,可以乘泰山的旅游車到達(dá)中天門,不過這樣的話就會損失從紅門到中天門的所有景點了,而且也沒有省多少力氣,因為從中天門到岱頂?shù)倪@段路才是比較艱辛的,而之前從紅門至中天門的一段路其實是很平坦的,基本上不費(fèi)什么力氣。所以建議上山時還是盡量不要從中路進(jìn)山,而下山時推薦從中路步行下山,因為這段路上游人很少,自然風(fēng)景也非常迷人,路上還有一個小水庫,使得空氣非常涼爽清新,讓旅途更加愉悅,最重要的是不用走回頭路,不用看重復(fù)的景點。西路即桃花峪—桃花源—岱頂路線,建議第二次游覽泰山的游客選擇該線路。這一線路游人相對較少,而且沿途多有溪水流過,風(fēng)景較之經(jīng)典線路(東路)更顯得清新自然,別有一番田園樂趣。

  如果想偷懶,也可以從西路乘車直至桃花源,然后乘纜車直奔山頂,基本上不需花費(fèi)任何體力,簡直就是那些不愿爬山卻還想“一覽眾山小”或“泰山觀日出”的人們的綠色通道。沿途的景點有元君廟、彩帶溪、釣魚臺、一線泉、元寶石、核桃園、牛角洞、黃石崖、鸚鵡崖、一線天、猴愁澗、桃花源等。而從泰山北麓登頂可以看到泰山的原始風(fēng)貌和真面目,是喜歡幽靜與自然的游客登山的上佳選擇。爬這條路需要一定的登山經(jīng)驗,而且一路上商鋪比較少,需要帶足吃的喝的。從北麓登泰山才叫真正的爬山(從東路走應(yīng)該叫作爬樓梯),一路上溝壑縱橫,山谷嶙峋,草木蔥蘢,繁花似錦,泰山的自然之美在這里淋漓盡現(xiàn)。這一路上的景點有洗鶴灣、鯉魚背、望天門、松林、大小天燭峰、將軍山、羅漢峰、避塵橋、八仙洞、黃花棧、天空山、老君廟、臥虎松等。

{Ky:PAGE}

  華山 自古華山一條路

  西岳華山名頭之響,在陜西的自然景點中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奇拔俊秀”實在是對華山最貼切的形容。玉泉院為上山的起點,華山的大門在它后面。開始是2.5公里的平緩山路,但這只是個開頭而已。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山路左側(cè)是山谷,沒有護(hù)欄,夜間上華山要小心,盡量靠右邊走。這段路的盡頭是五里關(guān)。然后過石門、莎蘿坪、毛女洞、云門至青柯坪。這一路還算悠閑,風(fēng)光如畫,山路也不難走,路邊不時出現(xiàn)接待站,都有清涼泉水免費(fèi)供游客洗手、洗臉,對此一定要善加利用,因為再上去就沒有泉水了。在青柯坪可以休息,然后才算正式登山。走到回心石,可以看到接下來的艱難旅程,在這里人們不免要做一番思想斗爭。隨后的千尺幢為華山第一險道,鑿有臺階370多級,人們走到這里,需要緊緊抓著鐵鏈,以大致80°的角度上行。這種考驗接下來還會屢屢出現(xiàn)。

  

華山

 

  華山

  百尺峽、老君犁溝這兩個地方也是讓人必須手腳并用的險處,之后就到了北峰。北峰是五峰中最矮的,上山的纜車就在這里下客,接下來的路便沒有代步的工具了。從北峰上行,過擦耳崖、爬天梯,就到了蒼龍嶺,這處地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仿佛是一條蒼龍用脊背架起了這條路,路寬不及1米。據(jù)說唐代韓愈上山至此,以為必死,寫下遺書投于山下,故有“韓愈投書處”。過蒼龍嶺、五云峰就到了金鎖關(guān)。這是一個分岔口,往東是東峰的觀日臺,往南上天梯就是東峰之頂,往西走是中峰。中峰其實沒有峰的氣勢,有個廟,有些旅館,只是去往其他峰的一個中轉(zhuǎn)站而已。中峰的廟旁有一條小路是向下走的,非常幽靜,半路一個轉(zhuǎn)折處有一棵三人合抱的粗松樹,據(jù)說很靈驗,所以被扎滿了紅綢。

  東峰觀日臺是觀日出的常去之處,此處有一個亭子,空間較大,能容納100多人一起看日出。東峰的峰頂是華山最壯麗的地方之一,在這里看日出比觀日臺要好。不過晚上上天梯對于一般的游客來說比較吃力,而且上面的石頭有些傾斜,不利于晚上行走,不如觀日臺安全踏實。東峰東南有一孤峰,上有棋盤臺,名“搏臺”,為華山最險處之一,要上到那里需攀鐵索從懸崖上經(jīng)鷂子翻身下來。搏臺處三面空絕,群峰環(huán)立,如此風(fēng)景實在非常值得一搏。

  下東峰,經(jīng)紫氣臺可到華山又一險要“長空棧道”。棧道依峭壁而鑿,手上緊握著鐵索,腳下是一尺寬的木板,向身后、腳下一瞥,感覺就像在半空中一樣。這種帶著恐懼的美麗,絕對令人畢生難忘。出長空棧道,過南天門西行就到了南峰,海拔2154.9米,為華山絕頂。南峰西北有路通西峰,《寶蓮燈》的傳說中沉香劈山救母即發(fā)生在此處。

  “自古華山一條路”,但其實除了北峰到金鎖關(guān)以外,其他各處還是有路可以選擇的。下山經(jīng)北峰時,走纜車方向,有一條筆直而陡峭的路,這就是影片《智取華山》里解放軍所走的小路。現(xiàn)在修了臺階,但險峻不減,一路會碰到兩處直上直下的絕壁,而且一般的臺階也都比較窄,經(jīng)常要側(cè)著身子下山,正可體驗“奇險天下第一山”的風(fēng)采。

{Ky:PAGE}

  嵩山 驚鳥動花林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因地處中原,故稱中岳。嵩山屬伏牛山系,由太室山、少室山組成,最高峰峻極峰海拔1440米,素有“峻極于天”之稱。嵩山東西全長達(dá)60公里,綿延盤旋在新密、登封、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境內(nèi),古時稱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才改為今天的名字。

  嵩山被地質(zhì)學(xué)界稱為“五世同堂”,因其在地質(zhì)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巖石均有顯現(xiàn)。嵩山山巒起伏、奇峰林立、風(fēng)景優(yōu)美。歷史上,根據(jù)山峰的形狀、外貌、位置,把嵩山分為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臥龍、玉鏡、青童、黃蓋、獅子、雞鳴、松濤、石幔、太白、羅漢、白鹿等72峰。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嵩山美景

  嵩山不僅有形態(tài)各異的奇峰怪石,數(shù)不勝數(shù)的名勝古跡、亭臺樓榭更是揚(yáng)名天下。嵩山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儒、釋、道三教薈萃。漢代嵩山三闕、北魏嵩岳寺塔、元代觀星臺以及少林寺、中岳廟、會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陽書院、劉碑寺題刻等著名景點,每天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這里觀光、游覽。

  中岳廟:距離登封市區(qū)4公里,位于太室山腳下,交通方便。該廟規(guī)模大、神像大、廟宇大,占地面積達(dá)10萬多平方米,有建筑400間。中岳廟原名太室祠,初建于秦代,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中岳廟共11進(jìn)院落,由中軸線上的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大甬道相連。沿中軸線從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崇圣門、化三門、峻極門、嵩高峻極坊、中岳大殿、寢殿、御書樓。廟的東路和西路,還分別建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小樓宮、神州宮和龍王殿等單獨(dú)的小院落。現(xiàn)存明清建筑近400間,金石鑄器200余件,古柏300余株。正是這些亭門宮殿,構(gòu)成了中岳廟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嵩陽書院:因位于嵩山之陽而得名,與河南商丘市的應(yīng)天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稱為北宋四大書院。書院始建于公元484年,當(dāng)時為佛教活動場所,隋唐又成為道教場所。北宋時期,司馬光、范仲淹等在此講學(xué),該書院因此成為著名的教育場所。書院現(xiàn)存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共五進(jìn)院落,有古建筑106間,碑刻、經(jīng)幡、古樹都是歷代精品,與歷史上眾多著名人物有重要的關(guān)系。

  書院內(nèi)的漢封將軍柏,為稀世之寶。相傳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嵩山,見書院一棵柏樹身形高大,遂信口封為“大將軍”。來到正院,又見比“大將軍”大好幾倍的另一棵古柏,無奈金口已開,不得更改,只好將其封為“二將軍”。然而在藏書樓遇到的第三棵古柏,比前兩棵更大,無奈之下,劉徹說:“再大你也是‘三將軍’了。”三棵古柏認(rèn)為劉徹封得不合理,最大的三將軍一氣之下,一命嗚呼;二將軍氣得炸了肚皮,到現(xiàn)在樹干還有裂痕;最小的大將軍,認(rèn)為受之有愧,只好縮在墻角,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彎腰樹。

  會善寺:創(chuàng)建于元代,位于嵩山南麓積翠峰下,距登封市區(qū)6公里。寺院坐北向南,內(nèi)有山門殿,里面供一尊白玉阿彌陀佛;山門兩側(cè)為掖門,之后是大雄寶殿,殿外月臺上有一口明成化年間的鐵鐘,重達(dá)650公斤,高1米有余。寺西南和東南有清代磚塔5座,西面有唐凈藏禪師塔及唐代殘石柱2根,柱面所雕為天王像,柱礎(chǔ)雕有鬼怪神獸。寺內(nèi)的主要碑刻有東魏《中岳嵩陽寺碑》、北齊《會善寺碑》、唐《道安禪師碑》、《會善寺戒壇記》等。

  少林寺: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shù)的發(fā)祥地。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是僧人進(jìn)行佛事活動的地方,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常住院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7進(jìn)建筑,中軸線兩側(cè)有鐘樓、鼓樓、六祖殿、文殊殿等附屬建筑。寺中歷代建筑遺跡、碑刻、壁畫是少林寺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并從各個角度證實了少林武術(shù)的歷史真實性,是研究華夏歷史、文化、武術(shù)、宗教、建筑、書法、雕刻、美術(shù)乃至中外文化交流等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寶庫。少林武術(shù)歷經(jīng)1500年的錘煉、傳承和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于2007年3月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少林寺塔林:歷來為少林寺得道高僧的墓地,待其圓寂后,將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宮,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與其功德、威望、佛學(xué)造詣有關(guān)。塔林位于少林寺以西約300米處,共有古塔23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的為清塔或年代不詳。塔林中的各塔造型不一,有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也有單層單檐塔、單層密檐塔、印度堵坡塔和覆缽式塔等。位于塔林西北部的“法玩禪師塔”為唐塔,是最古老的一座磚塔。該塔高8米,為單層單檐式方形磚塔,裝飾有飛天、嬪伽等古典圖案。塔林是一座宏偉的建筑群,是到少林寺的必游之地。

  達(dá)摩洞:為一座寬3米、深5米的天然石洞,居于少林寺絕頂峰附近。據(jù)傳此洞為達(dá)摩祖師面壁之處,因此被稱為“達(dá)摩洞”。現(xiàn)在洞內(nèi)存有一座明代萬歷年間的石坊,以及達(dá)摩、慧可石雕像等。留有達(dá)摩面壁影像的石頭,被稱為“達(dá)摩面壁影石”,現(xiàn)被少林僧人鑿下,放入少林寺內(nèi)。

  三皇寨:集東西南北四岳之特點,以雄、險、奇、秀著稱于中原大地。三皇寨是人們?yōu)榧o(jì)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帶開天辟地之功而命名的。三皇寨人文景觀豐富,有蓮花寺、安陽宮、三皇寺、清微宮、玉皇廟等;其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更讓人流連忘返,有好漢坡、龍脊峽、猴子觀云海、老虎石、龍頭、一線天、飛來石橋等幾十處,是登山健身、探險尋古的好去處。

  永泰寺:是佛教禪宗傳入中國后修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與少林寺有姊妹院之稱,位于登封西北太室山西麓。歷史上,曾有三位公主先后到此修行,她們分別是北魏轉(zhuǎn)運(yùn)公主、南朝明練公主、北魏永泰公主,這成就了永泰寺無與倫比的尊崇地位。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于此而揚(yáng)名八方,因此寺院也以公主名字命名。永泰寺原有四座古塔,1911年,一座北魏的磚塔被拆毀。如今的永泰寺后面的三座古塔,分別為唐、金、明三代所建,其中以唐塔最為珍貴。

  太室山:位于登封市北部。相傳,大禹結(jié)發(fā)之妻涂山氏生于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為“太室山”。太室山共有36峰,主峰“峻極峰”海拔1440米,登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素有“峻極于天”的稱號。峻極峰另一名字為“御碑峰”,因乾隆曾在此賦詩立碑而得名。拾級而上,爬過陡峭的山路,首到之處為峻極宮;繞過峻極宮,再有3個多小時即可登上“峻極峰”。

{Ky:PAGE}

  恒山 太樸未散真巧存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恒山

  恒山系五岳之北岳、十二名山之“天下第二山”,其海拔2016.8米,為五岳之冠,并以道教聞名。傳說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恒山,看到這里山勢險峻,遂封恒山為北岳。秦始皇時,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金龍峽為恒山要道,也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

  恒山以寺廟區(qū)為核心,北魏時恒山上已有寺廟修建,經(jīng)唐、金、元代增修,到明、清時,恒山的寺廟群規(guī)模已很大,有“三寺四祠七宮八洞九亭十二廟”之說。山上的寺廟建筑群幾乎相連,所以游覽時不用走太多路。北岳廟位于西峰之上,是游覽的終點。

來源:新民網(wǎng)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